作者:陳海生1, 李泓2, 徐玉杰1, 徐德厚3, 王亮1, 周學志1, 陳滿4, 胡東旭1, 林海波12, 李先鋒5, 胡勇勝2, 安仲勛6, 劉語1, 肖立業7, 蔣凱8, 鐘國彬9, 王青松10, 李臻11,
今年1月,浙江電力現貨市場連續兩日出現負電價,成為行業內外關注的輿論焦點,產生了諸如“電費為何倒貼”“市場是不是失靈了”等疑問,甚至引發了大家對
據趙天壽介紹,目前長時儲能技術主要包括機械儲能、電化學儲能和燃料儲能三種類型。機械儲能中的抽水蓄能已實現大規模應用,壓縮空氣儲能已產業化,這兩種技術在成熟度與成本、壽命等方面具有優勢,但也受到地域限制。
文/陳永翀,劉勇,馮彩梅,何穎源 火電是傳統電力系統的“壓艙石”,儲能是新型電力系統的“壓艙石”。新型儲能可應用于發輸配用各個環節,提高電力系統
劉滿平 (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 儲能的大規模發展對支撐新能源消納,提升電力系統靈活調節能力,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具有重大意義。近年來,得益于政策支持、技術進
人物簡介:劉吉臻 男,1951年8月出生,漢族,山西嵐縣人。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導師。1993年8月起,歷任原華北電力學院副院長,華北電力大學副校長、保定校區校長;1998年6月
11月9日-10日,2023世界儲能大會正在進行,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宋海良表示,儲能正從試點示范走向規模化的商用,迎來了快速發展的黃金期。中國能建將儲能作為重點培
11月10日,在2023世界儲能大會,寧德市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許金梅指出,儲能做到極致安全,可以用工程視角用統計學方法論量化。 目前全球大型儲能電站超過50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為我國能源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我們要統籌能源安全
黨的二十大聚焦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對加強科技創新進行了專門部署,為我們開展能源科技創新工作提供了總體遵循。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9月23日,澳大利亞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學創新創業學院院長及清潔能源研究院院長劉科在“2023中國實體經濟發展大會”上表示,中國一年二氧化碳排放量
興業研究公司總裁助理、學術評審委員會副主席鄭仁福在20日舉辦的2023年第二期國是論壇之“能源中國”上表示,儲能是實現電力有效供應的工具和手段,如今儲能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