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10日,2023世界儲能大會正在進行,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宋海良表示,儲能正從試點示范走向規模化的商用,迎來了快速發展的黃金期。中國能建將儲能作為重點培育的戰略性新型產業和業務轉型發展的核心支撐點。 宋海良表示,近年來,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升起,新型能源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迭代升級,成為全球能源轉型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新型儲能作為構建高比例新能源電力系統的顛覆性技術,在能源革命浪潮的推動下實現了突破性的進展,正從試點示范走向規模化的商用,迎來了快速發展的黃金期。 宋海良介紹,中國能建將儲能作為重點培育的戰略性新型產業和業務轉型發展的核心支撐點,充分發揮全產業鏈一體化優勢,以壓縮空氣儲能、電化學儲能、氫能等長周期、大規模、大系統儲能項目為重點,全面深化新型儲能與新能源業務融合發展。 “目前已經形成研投建營一體化30萬千瓦壓縮空氣儲能電站的系統解決方案,投資建設在湖北應城、甘肅酒泉30萬壓縮空氣儲能示范電站,打造了天然巖穴和人工洞石兩種關鍵技術路線。成為與抽水蓄能相媲美的儲能解決方案,我們研制的高安全、長壽命280安時儲能專用電池,產品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宋海良介紹。 宋海良表示,作為中國能建董事長和中國新型儲能產業創新聯盟理事長,在此向大會提出四點倡議: 一是全力扛起推動全球能源轉型的新使命。當前能源安全與可持續發展是世界各國共同追求與共同愿景,我們一定要牢牢地把握新型儲能行業發展規律和發展大勢,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充分釋放儲能源網荷三端靈活調節的獨特作用,實現有機嵌入系統融合,高質量服務全球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二是強力展現服務雙碳戰略的新作為。我們要緊緊圍繞“三流、六流”戰略目標,聚焦儲能+新模式,服務支撐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全面推進能源網、交通網、數字網、水網、生態網、產業網、文化網七網深度融合。系統研究破解制約能源轉型發展的瓶頸問題,積極為政府獻策,為行業立標,為產業賦能。 三是全力開創行業創新發展的新局面。我們要堅持把創新擺在首位,全面推進新型儲能領域戰略性、革命性的技術變革,持續提升技術的先進性、經濟性和安全性,大力強化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加速技術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應用,實現創新鏈與產業鏈在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融合發展。 四是全力打造產業協同發展的新生態。我們要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技術研發和集成優勢、孵化轉化優勢、場景應用優勢的四大優勢,強化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深度合作,不斷升級產業體系,拓展產業版圖,提升產業韌性,構建全球領先的新型儲能現代產業鏈,協同打造要素共享、價值共生、局核裂變的產業群、供應鏈、能量場。 來源:新京報貝殼財經 (記者陳維城) |
儲能中國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儲能中國網轉載其他網站內容文字或圖片,出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本網站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網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2)凡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的內容屬儲能中國網原創,轉載需授權,轉載應并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本網站部分內容均由編輯從互聯網收集整理,如果您發現不合適的內容,請聯系我們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版權所有:儲能中國網 備案信息:京ICP備2022014822號-1 投稿郵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儲能中國網 m.3158cn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