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驅動發展 技術引領未來”2024年12月28日,由中國電力技術市場協會儲能設備技術專委會和儲能中國網主辦,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光電建筑專委會、北京鑒衡認證中心支持的“2024第二屆儲能行業年會”在北京成功舉辦。 本次會議旨在推動新型儲能高質量發展,探討行業最新熱點、痛點、先進技術及項目應用,回顧近年來儲能行業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發展成果、技術特點和商業模式,展望下一步儲能行業的發展路徑,技術方向等行業趨勢,促進新型儲能產業科學技術交流和合作。會議通過專家主旨報告、主題演講、高峰對話環節,圍繞構網型儲能發展及技術應用、儲能電站智慧運營運維技術研討、長時儲能技術與液流電池儲能發展現狀、工商業儲能年度回顧與展望和CNNES2024儲能中國年度創新成果發布方面內容。中國電力技術市場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左曉文出席大會并致辭。以及行業主管部門、國網、南網、華能、國電投、中國電建、中國華電科工集團、天合光能、平高集團、華為、陽光電源、南瑞繼保、寧德時代、遠景能源、比亞迪、海博思創、融和元儲、電規總院、國網新疆電科院、千帆翼數字能源、海得新能源、清安儲能、新源智儲、易事特、華北電力大學、清華大學、中建八局、媒體等領導專家230余人參加。 開幕主持 本次會議由中國電力技術市場協會儲能設備技術專委會秘書長郭云高,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研究員、IEEE PES儲能技術委員會(中國)秘書長唐西勝,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博士生導師、環能科技太陽能應用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光電建筑專委會秘書長張昕宇,北京鑒衡認證中心儲能事業部總監王德科共同主持。 嘉賓致辭 中國電力技術市場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左曉文在致辭中表示,儲能產業是國家戰略,儲能發展事關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和能源轉型升級。中國電力技術市場協會是1994年6月在民政部登記的成立的具有獨立社團法人資格全國性社團組織,根據中央社會工作部2024年10月28日印發的中社辦發【2024】20號文件精神,明確國家能源局為“協會”主要行業管理部門。 他指出,立足電力行業、服務涉電企業、做好政府參謀是中國電力技術市場協會的職責。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是當前電力行業的主要工作,儲能行業服務工作越來越重要。下一步中國電力技術市場協會儲能設備技術專委會將圍繞做好“電力”文章。一、要以新型電力系統(電力系統是儲能的主戰場)建設開展行業服務工作;二、幫助先進儲能設備技術做好技術、市場推廣工作;三、做好儲能設備技術專委會換屆工作,優化專委會委員結構,進一步增強專委會凝聚力。 上午主旨報告分享 上午的主旨報告環節由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研究員、IEEE PES儲能技術委員會(中國)秘書長唐西勝主持,6位行業權威專家分別做主旨報告分享,對儲能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關鍵技術標準政策,電力系統轉型與儲能,新能源與儲能協調發展探討,面向高安全、高效率的電化學儲能技術研發與工程實踐,儲能多元場景解決方案和移動儲能系統集成與發展等進行全面分析。 中國電力技術市場協會儲能設備技術專委會秘書長郭云高分享了《儲能是能量系統的標準配置,是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關鍵支撐》主旨報告。他從以能量生產電力為主的新型電力系統角度剖析了當前儲能市場的現狀,對當前政策、競爭格局、行業趨勢進行了分享,并對未來的技術趨勢和國際發展趨勢進行了預測。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調度控制中心原副總工程師裴哲義分享《電力系統轉型與儲能》主旨報告,其中表示,目前我國儲能系統并網整體安全運行情況良好,未發生重大安全事故,可用系數達0.98。計劃停運903次、單次平均計劃停運 時長60.29h,非計劃停運901次、單次平均非計劃停運時長31.55h。電站關鍵設備、系統以及集成安裝質量問題是導致電 站非計劃停運的主要原因,非計劃停運次數占比達80%以上。 他建議,提高儲能對電網穩定運行支撐能力,深入研究儲能系統參與電力系統調峰、調頻、備用等輔助服務市場的市場主體定位、價格形成機制和交易模式,通過建立市場機制,創新開展儲能調峰輔助服務以及參與新能源消納市場化交易,不斷探索和完善儲能商業模式,使新型儲能健 康有序發展。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新能源產業發展研究院綜合處處長楊碩分享了《新能源與儲能協調發展探討》。其中他表示,作為綠色電量供應主體,新能源在整體電量供應嚴重不足時難以獨立支撐電量缺額。新能源的有效容量遠小于常規電源,在系統最需要電力支撐時的供應保障能力偏低。單純擴大新能源裝機規模和提升占比不足以應對電量和電力供應保障挑戰,需要提升新能源對傳統能源的安全可靠替代能力。未來大規模新能源并網將對電力系統的消納能力和新能源發電側的支撐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他指出,新型儲能將成為系統中重要的調節性資源。新型儲能集中在西北和華北,這兩者地區擁有全國新型儲能的半數裝機。構網型儲能和構網型新能源協同配置,可提升新能源大基地安全可靠替代能力。同時提出,引入“差價合約”模式,穩定“新能源+儲能”投資者預期,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儲能技術部雷浩東博士圍繞《面向高安全、高效率的電化學儲能技術研發與工程實踐》。全面介紹了華能在智能分散式控制技術儲能項目應用、構網型模塊化PCS和串聯型分散控制儲能技術等方面技術及應用工程實踐。 天合儲能全球產品負責人鄧偉分享了《多元場景解決方案 引領全球儲能未來》,他指出,到2023年,全球儲能裝機量預計實現三倍增長。多元市場環境,場景解決方案創新大有可為。天合儲能以技術創新不斷開發多場景儲能解決方案,充分激發光儲融合價值、引領全球新能源未來發展。 作為場景化儲能解決方案的服務商,天合儲能致力于提供柔性組合和定制化的儲能解決方案。天合長時儲能解決方案,能夠優化輸電成本,減少設備升級擴容投資。在孤島或并網困難地區,天合構網型彈性儲能解決方案,可以主動識別電網異動,穩固電網電壓波形及電能質量。對于裝配交付靈活性要求較高的集散型儲能應用場景,天合組串式解決方案擴容自由、運維智能,較集中式系統能量效率可提高4-5%。面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多種應用場景,天合儲能在中國、歐洲、北美建立了三大系統集成中心協同,賦能生態圈,持續強化全球交付能力。 平高集團儲能科技有限公司儲能+解決方案總監劉皓分享了《移動儲能系統集成與發展》。他介紹到平高集團儲能主要聚焦儲能系統的產品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運維服務,業務涵蓋6種儲能核心產品,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儲能整體解決方案。截止目前建設運營超過15GWh的儲能項目。 劉皓并重點分享了平高儲能在移動能量微倉、多功能移動能量倉、移動儲能方艙的解決方案,同時對平高儲能建設運營的儲能項目實例進行技術應用分析。 對話環節 論壇對話環節由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博士生導師、太陽能應用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光電建筑專委會秘書長張昕宇主持,參加對話嘉賓分別由中國電力建設集團原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姚強、 華北電力大學新能源校友會理事長、原華能集團新能源事業部副主任張曉朝、中國華電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儲能分公司總經理葛文剛、天合儲能全球產品負責人鄧偉、北京和瑞儲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林、平高集團儲能科技有限公司市場部副部長楊文輝6位專家組成,分別對1、當下儲能行業面臨的主要矛盾與挑戰時什么,2、新能源配儲、共享儲能如何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可持續發展,3、長時儲能技術的機遇、挑戰,4、在未來的新型儲能行業發展過程中構網型技術將扮演什么角色,5、工商業儲能的機會與挑戰,在儲能安全與消防系統方面的建議展開討論。通過專家們的解讀和分析,與會人員紛紛表示收獲匪淺,進一步加深了在新型電力系統下新型儲能高質量發展、構網技術標準、檢測、認證和應用、長時儲能、工商業光儲融合、新能源配儲與獨立儲能、儲能全球化發展等方面理解與見解。 CNNES2024儲能中國年度創新成果發布 “金儲獎”系列頒獎盛典舉行 活動期間,隆重舉行了CNNES2024儲能中國年度創新成果發布“金儲獎”系列榜單在京發布及頒獎盛典。 “金儲獎”系列公益評選表彰活動作為2024儲能行業年會的核組成部分,重點表彰在新型儲能行業年度品牌建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典范企業而設立的重量級殊榮。是代表新型儲能行業年度品牌建設的最高榮譽,在國內外具有強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業績持續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并具有一定的國際市場開拓能力;是最能代表我國新型儲能品牌形象的優選企業。CNNES2024儲能中國年度創新成果“金儲獎”系列榜單設有“華儲獎”、“金儲獎”。組委會在新型儲能行業組織開展評選征集。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依據產品創新、技術應用、品牌影響、行業貢獻、社會責任為評選標準進行盤點,最終評定出獲獎名單。 “華儲獎”是最具代表國家品牌形象的典范企業,其技術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的,在國際具有強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華儲獎獲獎企業(排名不分先后): 華為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 江蘇天合儲能有限公司 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 北京海博思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遠景能源有限公司 平高集團儲能科技有限公司 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 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 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 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 “金儲獎”是代表新型儲能行業年度品牌建設的最高榮譽,在國內外具有較強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業績持續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并具有一定的國際市場開拓能力行業優秀企業。 “金儲獎”企業類獲獎企業(排名不分先后): 江蘇天合儲能有限公司 平高集團儲能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海博思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華為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 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南瑞繼保電氣有限公司 河南許繼電力電子有限公司 錦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晶科儲能有限公司 山東電工電氣集團液流儲能發展有限公司 易事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優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融和元儲能源有限公司 天津瑞源電氣有限公司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弘正儲能(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三河同飛制冷股份有限公司 孚能科技(贛州)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天能儲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金儲獎”年度大獎獲獎企業(排名不分先后): 江蘇天合儲能有限公司 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遠景能源有限公司 平高集團儲能科技有限公司 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 三河同飛制冷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南瑞繼保電氣有限公司 承德新新釩鈦儲能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海得智慧能源有限公司 弘正儲能(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清安儲能技術(重慶)有限公司 四川航電微能源有限公司 易事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協鑫儲能科技(蘇州)有限公司 北京鑒衡認證中心 河南許繼電力電子有限公司 安徽優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西安千帆翼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 浙江天能儲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金儲獎”人物類獲獎名單: 年度人物 高紀凡 江蘇天合儲能有限公司董事長 尹小強 比亞迪儲能及新型電池事業部總經理。 唐遠遠 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綜合能源事業部黨委書記、總經理 施 婕 上海融和元儲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 貢獻人物 李響 平高集團儲能科技有限公司市場支持部部長 創新人物 任靜 中國電氣裝備集團河南許繼電力電子有限公司儲能產品技術總監、變流產品技術部經理 “金儲獎”項目類獲獎企業: 山東電工電氣集團液流儲能發展有限公司(蒙西電網包頭百靈 5MW/20MWh 全釩液流儲能項目) 江蘇天合儲能有限公司(海西克魯克共享儲能電站項目) 天津瑞源電氣有限公司(瑞源河南3MW/6.11MWh項目) 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綜合能源事業部 (大唐潛江50MW/100MWh鈉離子新能儲能系統項目) 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西藏阿里60MW/120MWh構網項目) 河南許繼電力電子有限公司(湖北廣水馬寨村儲能電站項目) 下午主題報告分享 下午的主題報告環節由北京鑒衡認證中心儲能事業部總監王德科主持,12位行業專家、領軍企業代表分別做主題報告分享,對新型儲能發展形勢、新能源發展面臨的挑戰、構網型儲能、長時儲能技術及智能運營運維,工商業儲能回顧與展望及儲能電池技術進行全面分析。 主題一:2024構網型儲能、長時儲能技術及智能運營運維 國家電投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儲能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姜曉霞帶來了《熱泵儲能技術—長時儲能新型解決方案》主題演講,她表示,隨著新能源滲透率及全社會用電量的不斷提升,火電、水電、抽蓄等調節電源容量占比下降,亟須新型長時儲能技術規?;瘧?,補齊缺口。各類發電資源有效帶載能力方面,10小時以上的長時儲能可以媲美燃氣及火電機組,在容量市場上的價值可觀。熱泵儲能是一種通過熱泵循環消納谷/棄電,建立高低溫差并儲熱和冷,用電高峰再通過溫差驅動熱機循環發電的規模化長時儲能技術。熱泵儲能采用閉式循環,無需儲存循環工質,是典型的卡諾電池技術。熱泵儲能擴容邊際成本低、LCOS優勢明顯,可根據風光資源、電網關鍵節點靈活布置,并可提供媲美火電的調峰、調頻等輔助服務,高度契合電力市場發展規則,有望成為未來長時儲能技術的主要部署方式之一。 國網新疆電科院電網技術研究所主管朱子民在《新型電力系統構網型裝備技術在疆探索實踐》主題演講中表示,隨著“十五五”新疆高質量發展的加快推進,新能源將開啟新一輪快速增長模式,電網慣量、頻率、電壓等支撐能力持續下降,新疆新型電力系統安全發展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日益加劇。 新疆電網安全穩定運行迫切需要電壓、頻率、慣量等方面的主動支撐。當前新疆已基于不同場景開展了構網型+(儲能、風電、光伏、SVG)工程示范驗證,加快推動疆電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下一步將以“推動構網型新能源/儲能技術進步與規模化應用、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為總體目標,按照“系統-場站-機組-檢測”思路,圍繞構網型容量配置與接入系統穩定性影響、場站運行控制、關鍵技術與裝備以及檢測評估四個維度開展研究。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儲能專委會秘書長、國家級人才李建林在《新型儲能技術關鍵技術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中指出電化學儲能是發展最快,相對成熟的儲能技術,尤其是磷酸鐵鋰電池,其技術經濟性已經具備商業化拐點;長壽面、低成本、高轉換效率、高安全是電池規模化應用的必要條件;儲能系統輔助火電調頻在三北、華北地區已經出現商機。他建議,在電池梯次利用技術、新一代電池技術應早作布局。 南瑞繼保新型能源行業總監鄭昌益在《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中的構網技術和實踐》報告中表示,南瑞繼保從研究電力系統角度出發,提出為新型電力系統打造理想電源的理念,深入研究電網支撐型控制技術,通過物理動模系統全面驗證、再結合國內外行業動態最終定名為“構網型”,成功打造涵蓋構網儲能系統、靜止同步調相機、構網SVG以及構網柔直裝置在內的多元構網裝備體系。他指出,南瑞繼保提出的源網荷儲一體化解決方案,有機結合構網控制、協調控制系統、穩定控制系統以及能量管理系統等關鍵一二次成套設備,能夠顯著改善電力系統穩定運行能力、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整體解決方案已在各種復雜應用場景中得到成功驗證,表現出顯著的技術和經濟優勢,具備批量推廣應用的條件,具備深度開發和廣泛推廣應用的價值。 上海融和元儲能源有限公司資產運營總監張啟航在《運綠而生,營以未來——儲能電站數字驅動運營方案》主題報告中表示,價差加大+成本走低,可投范圍擴大,用戶側儲能可投范圍向中部延伸。他指出,收益機制向市場化轉變,數據驅動運行體系并結合融和元儲數字驅動運營方案作了全面分析。目前融和元儲累計運營超3GWh,儲備超10GWh。 陽光電源光儲集團戰略客戶方案部總監劉曉帶來《光儲技術創新保障行業高質量發展》分享,他指出,光儲行業雖發展迅速但依然面臨諸多安全挑戰,包括應用場景多元化帶來的運行安全挑戰、 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對電網的挑戰,以及價格戰引發的行業內卷與安全風險。他強調,安全是新能源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石,必須加快推動儲能行業從被動防護跨越至主動安全,從單體設備級安全提升至整站系統級安全,從適應電網邁向主動構網來保障電網運行安全。陽光電源深度融合電化學、電力電子、電網支撐“三電”技術,并通過設計、測試、交付、運維全流程一體化,筑牢光儲全鏈路長期安全,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 主題二:工商業儲能回顧與展望及儲能電池技術 西安千帆翼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技術總監張波作《四橋臂 碳化硅 組串集中式PCS在工商儲中的應用》主題演講,他表示,千帆翼立足于儲能行業,深耕電力電子變換和控制領域,是國內技術領先的儲能變流器(PCS)研發企業,產品包括50kw、100kw、130kw、215kw、500kw~750kw等多個功率段PCS,以及智能STS和DC/DC等產品,覆蓋工商業儲能、微網和大儲等場景。千帆翼首創的四橋臂拓撲PCS具有N線電流可控、一相一管理、最大離網并機15臺等特性,適用于峰谷差套利、相間能量互濟、臺區不平衡治理、IDC備電等多種應用場景。 國網能源研究院新型儲能方向專家、博士李娜娜作《新型儲能在電力系統中的發展應用和展望》主題演講,其中表示,儲能低價低質量競爭亂象凸顯,阻礙行業健康發展 :缺乏專業能力的企業在資本刺激下盲目跨界儲能行業,導致同質化、低質量競爭嚴重,低價中標風氣盛行。繼2023年,2024年“內卷”現象依舊顯著,系統中標價格從2023年的初1.5元/Wh降至0.7元/Wh,部分中標價格甚至低至0.5元/Wh左右,其產品循環壽命、容量衰減、效率等關鍵性能指標往往達不到業主和電網要求,間接導致儲能電站利用率偏低問題。她指出,電源側儲能促進新能源新能源消納。在沙戈荒大基地和跨區輸電通道建設全面推進的形勢下,送端基地電源通常按照“400火電+大于1000新能源”的結構,配套常規電源規模不足,配置儲能是提高配套新能源利用率、保障通道穩定供電的必然選擇之一。電網側儲能支撐電力保供。2024年度夏期間,在平衡較為緊張的山東、江蘇、浙江、安徽、內蒙等省(區),新型儲能最大頂峰同時率均達到90%以上,大幅提升電力保供能力。用戶側儲能支撐電網安全高效運行。重慶通過虛擬電廠聚合用戶側儲能,調節資源達7.4兆瓦/14.8兆瓦時,就地就近參與負荷調節,有效緩解了電力供需矛盾、降低用能要素成本、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他表示,能源院研究團隊綜合研判,2024年年底國網經營區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到6000~6400萬kW左右。 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時璟麗在《分布式光儲發展與電力市場》演講中表示,分布式光儲是大規模發展階段的市場選擇。大部分地區尚未對分布式光伏參與市場做強制要求,但趨勢已現。 天合光能中國區分銷技術負責人史伏龍作《分布式智慧能源解決方案 以創新引領行業變革》主題演講,他表示光+儲度電成本已經低于火電電價,儲能未來已來 分布式或將進入強配時代。但分布式業務挑戰與機遇并存,光儲充協同亦是破局關鍵。同時提出,新型場景光儲互補需求增加,并結合不同場景及案例進行相對應的分析,提出分布式智慧能源解決方案。 新源智儲新型儲能研究院產品經理王偉在《超分子全浸沒式工商業儲能產品解決方案》演講中指出,行業發展、競爭加劇、改革加速。一方面,電化學儲能火災爆炸事故頻發;另一方面,工商業儲能直面工廠、醫院、商場、園區等人員與資產密集區,部署場景復雜,防火間距小,消防實施難度高。儲能安全已成為用戶對儲能系統最關注的指標。 開發“極致安全”的工商業儲能一體機產品迫在眉睫。新源智儲因時而動、順勢而為,打破常規工商業儲能系統設計思路,推出“更安全”、“更長壽”、“更智能”的全新超分子浸沒式工商業儲能一體機。創新研發了散熱與阻燃二合一的超分子浸沒式冷卻液。這款浸沒液集冷卻與熱失控抑制效能于一體,既是浸沒式冷卻介質,更能充當消防滅火介質。每一顆電芯都被浸沒式冷卻液360°無死角環繞,從根源確保儲能系統的本征安全和消防安全。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吳卓彥分享了《企業儲能 創新實踐》主題演講,吳博士從三峽集團的多個“首臺套”豐富的儲能創新項目經驗切入,對鋰電、全礬液流、儲氫、飛輪、壓縮空氣等多個項目實踐和研究進行了分享,并目前經濟性不足的路線的未來突破提出了見解。 本屆年會得到了行業學會、協會及企業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謝!感謝各位領導、嘉賓的精彩發言,為行業健康、長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2025年綠色儲能 未來已來,有望超2024年水平。數萬家家企業布局儲能,行業百花齊放。新型儲能產業快速發展,正成為我國經濟新的增長極。 我們正揮手告別傳統能源,走進可再生能源時代。可再生能源時代需要儲能!儲能系統、儲能電站是一連串技術聚合,引發從學科建設、材料、產業鏈、互聯物聯、智能化、數字化一大波產業發展,是下一個十年最重要的戰略產業。 我們以本屆年會作為起點,接下來將在全國開啟“大儲放量,構網興起”大型主題活動,包括文字報道、視頻、研學及分享活動,希望能在構建新型能源體系進程中,在決勝2025的關鍵時刻,給大家提供更多的交流和發布,加快推進先進儲能技術規?;瘧?。 |
儲能中國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儲能中國網轉載其他網站內容文字或圖片,出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本網站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網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2)凡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的內容屬儲能中國網原創,轉載需授權,轉載應并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本網站部分內容均由編輯從互聯網收集整理,如果您發現不合適的內容,請聯系我們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版權所有:儲能中國網 備案信息:京ICP備2022014822號-1 投稿郵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儲能中國網 m.3158cn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