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問題是其無法抹去的一朵烏云,液流電池卻因為其容量高、安全性優異的特點越來越受到關注。目前,儲能產業上鋰離子電池和全釩液流電池儲能站都進入了商業化運行的階段。鋰電池在動力電池上的出色表現,使得不少人思考其在儲能電池上應用的可能性與前景,但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問題一直是業界所擔憂的關鍵點,尤其是近年來全球范圍內接連報道的鋰電池起火爆炸新聞,加大了公眾對鋰離子電池在儲能領域廣泛應用的安全性考量,下表展示了部分2019年鋰離子電池爆炸的相關新聞。目前,鋰離子電池熱失控問題也成為影響鋰離子電池和新能源汽車推廣的主要因素。 部分2019年鋰離子電池起火爆炸的相關新聞[1] 如下圖所示(以LiMO2[2]為例),鋰離子電池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為鋰離子在正負極之間的穿梭并進行嵌入脫出的充放電過程。充電時,鋰離子從正極材料晶格脫出,經過電解液到達負極材料并嵌入其晶格之中;而在放電時,又是負極材料中的鋰離子脫嵌后,經過電解液重新嵌入正極材料,這種可逆的嵌入和脫嵌過程構成了鋰離子電池的充放電過程。 目前,市場主流的鋰離子電池為三元鋰電池(如鎳鈷錳酸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也有相當一部分的電池采用鈷酸鋰和錳酸鋰作為正極材料。其中,三元鋰電池由于具備出色的成本優勢和容量優勢,并且具有更優的循環性能,在大功率電動車領域應用最為廣泛。但與此同時,三元鋰電池的熱失控缺陷也更為明顯。 關于鋰離子電池熱失控的原因較為復雜,其安全問題不僅僅與電池本身散熱設計有關,也與電池所使用材料的性質有著密切關系,其電池內部在特定條件下的散熱速率小于產熱速率,導致熱量積累,其安全性問題倘若無法有效解決,在儲能領域的應用將相當有限。目前,相關研究認為鋰電池熱失控可能原因是鋰離子電池在電池過充電、外界快速充電或者擠壓碰撞等外界濫用情況下,導致電池電解液和負極材料之間的化學反應不斷放熱,或者電池內部短路造成大量放熱的情況,從而導致電池的熱失控,進而產生燃燒和爆炸的風險。 在鋰電池體系中,其熱量來源具體可分為可逆反應產熱、不可逆反應產熱以及副反應產熱。可逆反應和不可逆反應產熱主要取決于電池反應以及電池極化現象。而其副反應產熱則是正極活性材料、負極活性材料、電解液以及固體電解質界面膜的在不同溫度下的熱分解放熱,以及金屬鋰與電池內物質反應放熱等。 這種燃爆風險和鋰離子電池中的諸多材料和結構的特性密不可分。首先,鋰離子電池中電解液多為可燃的低熔點有機脂類,這種有機電解液在高溫下可燃,在鋰離子電池體系的過量放熱或者失控的熱管理情況下,相當于電池燃爆事故的“一大重要燃料”。其次,鋰離子電池負極多采用石墨電極,石墨的可燃特性,也使得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問題愈加需要嚴格把控。當然目前,也有開發硅負極材料,但由于硅負極會在充放電過程中,發生超過300%的體積膨脹,這種巨大膨脹是密閉電池體系無法接受的,無疑會導致整個電池結構的崩塌與電池的失效。 此外,目前研究集中在將石墨負極替換為金屬鋰,以提高其能量密度。但鋰枝晶在鋰離子電池循環過程中的不斷生長的問題也還在進一步解決之中。目前在電池體系中,鋰枝晶的生長是無法避免的,只能盡量減緩其生長,延長其使用壽命,待鋰枝晶生長到足以刺穿隔膜,引起正負極短路導致的熱管理失控,以及金屬鋰負極的反應放熱,伴隨著的就是更大的燃爆風險。 從概率上來看,單鋰電池電芯容量為1KWh,發生燃爆的風險為百萬分之一的情況下,那么,1GWh的儲能站將有100萬顆電芯,則在全生命周期內發生燃爆的風險將達到63%,5GWh的儲能站累計風險將達到99.3%。 與鋰電池不同,液流電池具有出色的安全性,液流電池的儲能介質則為水溶液,更為安全可靠,沒有爆炸或著火的風險,并且液流電池均勻性好。以目前成功實現應用的全釩液流電池為例,該體系是利用不同價態釩離子之間進行可逆變化實現電池的充放電,進而達到化學能與電能相互轉化的目的。全釩液流電池中的含釩離子是儲存在水溶液中的,其電解質是稀硫酸與釩的水溶液,這與鋰離子電池中所用的低熔點易燃有機溶劑截然不同,這種特性使得全釩液流電池較鋰離子電池相比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電池發生過熱并導致爆炸的風險。相關人士也表示,只要管理得當,全釩液流電池就幾乎不存在爆炸的危險。 清華大學王保國教授指出在儲能技術發展上面,安全性是排在第一位的,要優先選擇具具有更為安全的特征的技術發展儲能,其次再考慮資源問題、環境問題以及社會經濟效益問題。傳統電池體系中,構成電極的固體材料在每一次完成充放電循環后,化學組分雖然不會變化,但是電池電極的內部結構可能已經發生了改變,而這種結構的不斷改變就會不可避免地影響到電池的性能,甚至有可能造成安全事故。而在液流電池中,電池中的化學反應在溶液中進行,固體電極只是負責電流的傳導,受到各種副反應的影響較少。因此,液流電池往往可以比傳統的蓄電池經受更多的充放電循環而保持性能基本不受影響。 釩離子在電化學反應中的高可逆性、低極化率,其充放電特性優異,并且其充放電切換的應答速度快,性能衰減程度小,決定了其在儲能領域的應用空間與潛力十分廣闊。并且近些年,隨著液流電池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應用,其成本近年來也在顯著下降。有預測認為,到2025年裝機成本有望降低至2000元/KWh。總而言之,從儲能安全性方面進行考慮,液流電池儲能技術相較于鋰電池儲能或為更優之選。 [1]包詣正. 汽車鋰電池燃燒爆炸抑制技術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21. [2]Wandt, Johannes. (2017). Operando Characterization of Fundamental Reaction Mechanisms and Degradation Processes in Lithium-Ion and Lithium-Oxygen Batteries. |
儲能中國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儲能中國網轉載其他網站內容文字或圖片,出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本網站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網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2)凡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的內容屬儲能中國網原創,轉載需授權,轉載應并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本網站部分內容均由編輯從互聯網收集整理,如果您發現不合適的內容,請聯系我們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版權所有:儲能中國網 備案信息:京ICP備2022014822號-1 投稿郵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儲能中國網 m.3158cn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