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儲能科學與技術 作者:劉堅 單位: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 引用本文:劉堅. 新型儲能產業發展關鍵問題及政策機制[J]. 儲
廣東靈活調節能力現狀及提升路徑分析 ——《新型電力系統下廣東靈活調節能力分析及提升舉措》摘編 王雪辰/整理 (中能傳媒能源安全新戰略研究院)
儲能中國網獲悉,4月10日,史玉波在第十三屆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上提出三點倡議:強化創新引領,聚焦固態電池長時儲能、新一代電池體系等前沿技術攻關,推動儲能與數字化、人工
日前,陳海生在第十三屆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上表示,2025年,中國新型儲能將再新增30GW至40GW,也就是3000萬到4000萬千瓦,總裝機將突破100GW(1億千瓦)?! 拈L遠來看,到2030年
在距離比亞迪總部3公里之外的馬巒創谷科技企業孵化器園區內,深圳華鈉新材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華鈉新材”)的外墻上,展示著電池在幾百年間的演變和每一次的
新型儲能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支撐技術,也是實現能源綠色轉型、落實“雙碳”目標的重要抓手。然而,行業在高速發展中也暴露出供需失衡、低價競爭、國際標準
作者:常瀟(國網山西電科院電網技術中心主任) 能源安全是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的前提和基礎,隨著能源轉型的不斷推進,波動性較大的風電和光伏正逐步由輔助電源向主力電源轉變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萬勁松:以更大力度推動新能源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電力行業持續加強安全治理,探索構建出一套適合我國國情、行之有效的安全治理體系,為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用電需求提供了堅強的電力保障。新時代
能源安全事關國計民生,是須臾不可忽視的“國之大者”。2014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明確了我國能源發展的戰略
王成山 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國家儲能產教融合創新平臺主任。長期從事配電系統與微電網技術研究,在配電系統結構優化、微電網控制系統與裝備等領域取得了系統性創新成
核心觀點 新型儲能面臨市場機制和價格機制仍不健全、成本疏導和補償困難、系統利用率不高、收益保證機制不明確等問題,亟須制定科學合理的價格機制,完善相關價格體系和